光明日报:武汉商学院打造“一制三化”马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发布者:tiyu发布时间:2019-01-04浏览次数:1022

来源: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作者:陈静发布时间:2018-11-07浏览次数:25

        2018115日,《光明日报》以武汉商学院:打造“一制三化”马术人才培养新模式为题,报道我校通过“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方式培养马术人才。
       “我们的梦想并不单纯在教科书里,更在马背上。”日前,武汉商学院国际马术学院的202018级学生迎来了他们进入“卓越班”之后的第一课。这堂课有点特别:上课的地方不在教室而在一个室内练马场;老师的教具不是电脑,而是14匹骏马。

 

       开学伊始,学校国际马术学院试点建设“卓越班”和“国际班”,两个试点班同时考核,通过形态测试、笔试、面试等环节,从110名报名的2018级新生中各挑选了20人建制成班。其中,“卓越班”旨在培养卓越马术骑士和赛马骑师,“国际班”旨在培养马术运营管理高级国际人才。“我们通过‘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方式培养马术人才,目标是努力将马术运动与管理专业建成国内一流专业,将国际马术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力的学院,把马术领域的人才培养做大、做强。”武汉商学院校长王清华说。
        
勇者为新 创全国高校马术人才培养先河
       2008年,武汉商学院在全国高校中开出首个社会体育(赛马产业方向)专业,该专业一出现就引起广泛关注。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马术(赛马)运动的快速发展,国内马术(赛马)俱乐部已近1400余家,而马术专业人才不足1万人,马术(赛马)领域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直接影响到马术运动的水平以及该运动的普及。
       
目前,武汉商学院马术专业已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等三个教育层次。迄今,该专业获批国家级、省级、市级赛马专业领域科研课题20余项,创建了赛马领域技术创新平台,多项成果被政府、行业、企业采纳。学校马术人才培养拥有多项“首个”头衔:成立首个马术学院;培养了首批大学生冠军骑师;培养了首批“马硕士”;出版了全国首套马术教材等。10年里,学校累计为马术产业专业领域培养人才1000余人,在第十届全国民运会上,武商院学生摘得速度赛马两金,帮助湖北实现该项目金牌零的突破。
       
武汉赛马人才培养,给国内高校带来连锁反响。2010年以后,北京、内蒙古、山东、天津等地高校也开设了马术相关专业。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负责人在武汉商学院调研称:“武汉赛马人才培养在全国起到很好的带动作用,经验值得借鉴。”
       
今年,学校《高校体育经济与管理(马术运动与管理方向)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荣获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奖每四年评审一次,是湖北省教育教学工作水平的最高奖励。
        
十年一剑 “一制三化”打造卓越马术人才培养新模式
       一切从零起步,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创建怎样的教育教学体系?构建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武汉商学院用10年的建设发展交出了自己的答卷——通过“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国际化”的方式培养马术人才。
        
“把本科生当研究生一样培养。”武汉商学院国际马术学院制定了《专业导师制实行办法》,明确了专业导师选任的学历、学位、职称等基本条件以及遴选程序、考核、退出机制,优选了首批12名教师担任专业导师,每个导师最多指导4名学生。这些专业导师要紧跟马术、赛马行业发展步伐,不断适应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通过学生就业、社会评价和专业发展等途径,反馈人才培养质量,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置,给学生动态的专业指导。“只有真正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才能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学校马术专业的主要创始人夏云建教授说。
       
为使行业、企业真正融入到专业教学活动中,学校发挥与200多家行业企业、协会及政府合作办学优势,增加实践教学比例,结合武汉速度赛马公开赛常规赛,采取独特的“早期见习、多次实践”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早在2008年开设马术专业之时,武汉商学院就重点培养了一批大学生骑师,28岁的覃勇便是其中一员。20181012日,他拿下了赴澳大利亚赛马场参赛的第19个冠军,这也是他在7年职业生涯中获得的第30个冠军。覃勇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用“中国速度”在赛马项目发展水平较高的澳大利亚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成为在澳夺冠的第一个中国骑师。覃勇的同班同学,中国唯一具有职业赛马资格的速度赛马女骑师舒兰,也是在这一教学模式下培养出来的,操练、策骑、试闸,完成体能训练,不管是在学校实训还是在俱乐部实习,舒兰几乎和马一起“同吃同住”,除了骑乘训练外,喂马、备马、打理马、洗马、遛马等都是她必做的功课,正是这种实践教学,带她走上了冠军之路。
       
“目前,学校走出了7名冠军骑师,都来自重点培养。”夏云建说。“小班化”成了必由之路。武汉商学院刚刚入选“卓越班”的2018级新生于程昊,参加了国际马联(FEI)场地障碍赛世界杯——中国联赛总决赛。17岁的他,是参赛选手中为数不多的青少年骑士。“我的目标是早日成为国内一流骑士,进入卓越班,有了专业导师的指导,让我觉得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他说。
       
好的教育,应该是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促进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导师制、小班化的基础上,注重学生“个性化”培养。学生许开鸿通过湖北省龙舟赛事首批解说员培训考试,先后参加了中国龙舟公开赛、全运会龙舟预选赛等多场龙舟赛事现场解说,并于在校期间成功创业。“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挥特长,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兴趣,量体裁衣、多措并举,定制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个性化发展。”夏云建说。
       
同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并确定相应保障机制,确保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科研团队,将科研优势与育人需求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2015年,由学校四名学生设计的E马部落“互联网+马术”设计方案,获教育部主办的首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铜奖。2016年,校博士团队打造了全国首个全球性马资源一站式服务平台“驭马天下”,创业仅一年,已取得6项专利,该平台力争打造为马产业的“阿里巴巴”。
       
该专业从创办伊始,就把“在国际视野下的办学”作为追求,在开放办学中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引起一定的国际关注度。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个马业集团和机构先后来校探访,10多个海外高校、马业集团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去年7月,学校与英国马会签订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建立中英国际马术教育、考试机构,推动英国与武汉在马术培训领域的交流。同时,学校还引进英国马会从业人员培养体系、高水平师资和行业资源,推动武汉马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同年2月,学校与法国马术协会签署共建“中法国际马术学院”合作协议,这是中法两国首次开展马业高等教育合作。在广泛的国际合作的基础上,学院构建了一套国际化课程体系,锻造了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建立了一套国际化考核体系,为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提供体系支撑。
        
一马当先 构建专业行业协同发展示范区
       充分发挥专业人才资源优势,武汉商学院闯出一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办学之路,以助力武汉马业复兴。
       
受武汉市政府委托,学校牵头制定武汉市赛马产业5年(2016-2020)发展规划;连续3年承办中国武汉国际马产业高峰论坛,来自英国、美国、爱尔兰、澳大利亚、意大利以及中国香港等地的近300名嘉宾与会;孵化了教师科技成果转化的全国马资源服务平台“驭马天下”,为马产业人群提供专业化、全方位的“互联网+马业”服务;中国首次承办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马术及现代五项项目落户学校。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高校,武汉商学院已成为武汉地区乃至全国赛马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基地,这彰显了中国马业的武汉力量。”学校党委书记李作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