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党史 悦读有声
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
本期红色朗读者
陶黎明
体育学院·国际马术学院 教师二支部党员
第一面军旗的诞生
在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珍藏着一面红色旗帜,旗帜左面写有“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字样,旗帜的中央缝着一个金黄色的大五角星,五角星内绣着镰刀和斧头图案,这是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的第一面军旗。历经岁月的洗礼,旗帜略显褪色,但却依然清晰夺目。它是光明与希望的象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武装的庄严宣告,引导中国工农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次起义虽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但仍然使用的是国民党的旗帜。党的“八七”会议曾明确指出,秋收起义要和南昌起义一样,使用国民党的旗帜以团结国民党左派。
8月中旬,毛泽东回长沙搞调研时,目睹了长沙的国民党军队已经站在反革命的立场上,他们疯狂镇压工农革命,残忍杀害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通过深入调研,毛泽东发现人民群众对国民党的看法有了根本改变,认为秋收起义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于是,他以湖南省委的名义写信给中央,提出不能再打“国民党左派的旗子”“国民党的旗子已成为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的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立起来了,革命才有希望,军队才知所趋赴。9月初,毛泽东到达江西萍乡安源,在张家湾召开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军事会议,决定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对起义部队的番号、旗帜进行了统一规定。根据前敌委员会的指示,制作军旗的任务落在了师部参谋何长工、参谋处处长陈树华和副官杨立三身上。
设计制作军旗的工作定在江西九江修水县进行。一天夜晚,修水县城的一家商会会馆里,灯一夜未熄。一张宽大的八仙桌旁,何长工、陈树华、杨立三等人正在为设计工农革命军军旗展开热烈的讨论。何长工认为,中国工农革命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通过武装斗争,使革命的星火燃遍全国,军旗里要有镰刀、斧头和五角星,他建议模仿苏联红军军旗的大概样式设计军旗。何长工的设计理念得到了杨立三、陈树华的一致赞同。当晚,他们找来硬纸、剪刀、铁尺和画线用的粉包,经过一夜的设计剪裁、反复比较和推敲修改,最终拿出了布局合理、比例适当、角度准确的设计方案。
第二天一早,他们将设计方案拿到裁缝店缝制,制作出样旗。旗底为红色,象征革命事业;旗帜中央缝着一个大五角星,象征中国共产党;五角星内是镰刀和斧头图案,代表工农;靠旗杆处镶有一条10厘米宽的白色布条,上面写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番号。整面旗帜的寓意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革命武装。
一面庄重、神圣、鲜艳,凝聚工农革命意义的军旗就这样诞生了。
军旗样式确定后,一师师部决定立即批量赶制。裁缝出身的班长张令彬购买了布匹,县总工会委员长徐光华请来了县里几乎所有的裁缝以及会针线的妇女。在县城的一家祠堂里,四十余名针线工加班加点,用了不到一周时间,便在飞针走线中将100面军旗如期制成。
9月9日凌晨,在修水县城紫花墩(现修水县散原中学操场)举行的秋收起义誓师大会上,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正式飘扬起来,部队打响了秋收起义的第一枪。从此,武装斗争的熊熊烈火迅速燃遍了湘赣边界的辽阔土地。
毛泽东在著名的《西江月·秋收起义》中写道:“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真实描绘了秋收起义的军旗旗号“镰刀斧头”。
“镰刀斧头”旗,是中国共产党人立足革命需要和人民群众期盼,破旧立新、敢想敢干,设计出的带给中国工农革命光明与希望的首面军旗,指引着中国工农革命朝着胜利的目标不断前行。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